宏观经济研究专题报告:中国低消费之谜-长城证券-20231012.pdf

宏观经济研究专题报告:中国低消费之谜-长城证券-20231012.pdf
这份长城证券的研究报告探讨了中国消费占比较低的现象,并试图揭开“中国低消费之谜”。报告首先指出,消费是一国经济最基础的需求来源,而中国消费占比过低是不平衡问题之一。 报告对比了中美消费倾向,指出美国居民消费倾向相对稳定,而中国作为赶超型国家,消费倾向与美国存在差距。报告分析了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包括人口结构、收入水平和资产因素。莫迪利阿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被用来解释消费行为。报告发现,中国由于金融产品不足,“存钱”养老的文化传统以及人口结构等因素,利率对消费影响不大,导致基于利率的生命周期理论在中国不成立。 报告还发现,用美国的抚养比代入中国消费函数来测算人口结构影响,拟合出的 APC 较实际值有较大提升;用四十年前的美国收入增速替代中国的收入增速,也能提升拟合的 APC。这表明劳动收入分配较低和收入增速较慢也是制约中国消费倾向的主要因素。此外,中国居民资产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这与金融抑制和居民的防御性储蓄需求有关。 报告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劳动收入占比和资产收入比对中国消费倾向不具有因果关系,而美国消费函数中的变量均能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这表明,两国平均消费倾向的成因不同。 报告预测了中国居民 APC 的未来走势,预计到 2050 年将达到 0.75 左右,与美国领先四十年的规律基本一致。这种平稳的消费倾向发展得益于稳定的长期收入增长和人口结构,而非资产的促进作用。为了继续提高中国居民消费倾向,报告建议关注人口结构波动、居民收入有待提高以及资产回报率相对较低等问题。 最后,报告提出了几点风险提示,包括居民消费不及预期、数据统计口径误差等。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701.86 KB | 12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