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研究:模型视角下的中国利率、物价与经济-长城证券-241008.pdf

宏观经济研究:模型视角下的中国利率、物价与经济-长城证券-241008.pdf
本文是一篇关于中国利率、物价与经济的模型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发布,旨在分析中国经济在转型期的宏观形势,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报告主要观点如下: **1. 实际利率与货币政策:** 当前中国实际利率偏高,不利于实体经济需求。央行调控面临挑战,应关注实际利率而非仅关注名义利率。财政政策应加大力度配合货币政策。 **2. 自然利率与泰勒规则:** 中国的泰勒规则并不适用,利率市场化程度不足。未来或仍处于长期降息周期,2024年或仍是降息大年。 **3. 未来物价走势:** 模型预测显示价格指数中枢在2024年后有继续向下趋势,但模型不支持中国会进入长期通缩的结论。需要稳住居民储蓄意愿,提高直接融资,提高货币流通速度,防止长期低通胀。 **4. 流动性陷阱:** 中国面临流动性陷阱风险,需警惕债务-通缩螺旋。可通过积极财政刺激、深化体制改革、通胀目标制等措施应对。 **5. 风险厌恶系数:** 中国居民风险厌恶系数较高,与美日存在差异。不能用无风险利率直接计算居民风险厌恶系数,应考虑居民资产配置结构。 **6. 拉姆塞模型视角:** 中国经济增长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转型都提高了储蓄率,但也面临资本回报率下降和未来经济增速下移的风险。建议加快改革,稳定政策,鼓励创新。 **7. 日本经验借鉴:** 1990年代的日本经济为中国提供了前车之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是通缩的关键因素。 **8. M1与M2的货币流通速度:** 需要关注M1与M2的货币流通速度,M2增速过快可能导致未来低通胀风险。 总而言之,报告强调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复杂性,建议政策制定者关注实际利率、自然利率、货币流通速度等关键指标,采取积极的财政刺激、深化体制改革等措施,以应对经济下行和通缩风险。报告也提示了模型研究的局限性,需谨慎对待预测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3.23 MB | 48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