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发力系列研究报告之二:历史上的化债是怎样的?-浙商证券-241016.pdf

财政发力系列研究报告之二:历史上的化债是怎样的?-浙商证券-241016.pdf
历史上的化债是怎样的?—— 财政发力系列研究报告之二 报告核心观点: 化债能减轻地方债务压力,增强地方自有财力,促进经济正向循环。化债主要通过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务(包括第一轮:2015-2018年;第二轮:2019年建制县化债初试点),将存量债务变为政府债券,降低利息成本。当前正处于第四轮化债的关键阶段(2023年10月以来),主要通过新增特殊再融资债偿还存量债务,城投平台融资收紧,地方发展模式或将转型。 化债历程: 第一轮化债(2015-2018年): 主要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非政府形式存量债务。2014年新预算法发布,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置换符合条件的存量债务。2015-2018年间,共发行12.2万亿元置换债。截至2018年末,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基本完成置换。 第二轮化债(2019年建制县化债初试点): 针对债务压力较大省份,建立建制县隐性债务化解试点。通过置换债化解弱区县隐性债务,规模相对较小。 第三轮化债(2020年-2022年6月): 通过特殊再融资债置换隐债。2020年起,部分再融资债用于偿还存量债务,即特殊再融资债,主要用于化解隐性债务。 第四轮化债(2023年10月至今): 总体思路是调整为地方事权财权再匹配。新增特殊再融资债仅用于借新还旧,遏制增量和化解存量。地方基建投资或受影响。在新的财税体制改革中,地方财权与事权或更为匹配。 信用债方面,10月12日发布会提到“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支持力度化解债务风险,并提到相关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详尽披露,预计信用利差仍有压缩空间。 正文目录: 1 历次化债重点聚焦隐性债务 2 第一轮化债主要置换非政府形式存量债务 3 第二轮化债选择部分县市开展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 4 第三轮化债主要采用特殊再融资债 5 第四轮化债聚焦坚定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6 关注后续化债方案落地 7 风险提示 图表目录: 图1: 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有望继续提升 图2: 预计使用地方债置换隐债空间较大 图3: 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合计四万亿刺激计划的主要投向 图4: 2019年共有七省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单位:亿元) 图5: 2021年是特殊再融资债发行高峰(单位:亿元)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842.45 KB | 11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