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财政”系列十六:积极财政,万亿国债之外的期待?-国金证券-20231114.pdf

“大国财政”系列十六:积极财政,万亿国债之外的期待?-国金证券-20231114.pdf

积极财政系列十六,主要探讨了在万亿国债背景下,积极财政政策的未来发展和面临的挑战。文章从政策、资金和项目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政策:防风险与稳增长的平衡

文章指出,近期政府在化解地方债务、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方面加大了政策力度。财政部下达超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额度的同时,加强了对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监管。 截至11月中旬,28个省市已披露的特殊再融资债规模已达1.25万亿元。 超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中,欠发达地区占比更高,期限也更长,这可能会限制未来地方政府的债务空间。地方化债与遏制新增隐债的政策升级可能会对弱资质地区的基建投资能力产生影响。

二、资金:中央与地方的协同发力

文章分析了疫情期间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加剧、债务压力上升的背景。 2020年和2022年,地方广义财政收支增速出现明显背离,收入端受到留抵退税和土地财政低迷的影响,支出端则在保民生和稳增长的压力下保持增长。这导致地方债务累积,2022年地方债务率接近125%。 在地方“加杠杆”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中央罕见地增发国债,补充地方建设资金。 2023年上半年,地方专项债付息占地方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比重已达16%。中央增发国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资金压力,也释放了积极财政的信号。文章认为,后续积极财政可能需要中央加大支持力度,中央财政或加大对地方项目补贴比例,缓解地方项目配套资金压力。

三、项目:稳增长项目储备与资金支持

文章指出,项目储备不足、前期准备不充分,是导致多地专项债资金闲置和难以落地的重要原因。 2022年,地方违规挪用专项债资金的现象增多,且虚报项目和资金使用进度的现象也有所增加。 此外,多地专项债项目资金主要由非专项债的项目资本金及专项债支撑,项目质量较低,且部分项目难以自平衡。中央万亿新增国债分配强调“资金跟着项目走”,有助于提升财政资金效力,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未来展望:

文章认为,未来的积极财政政策需要在防风险和稳增长之间寻求平衡,中央和地方需要加强协同,解决项目储备不足的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1.29 MB | 17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