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内在逻辑: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国企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230403.pdf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内在逻辑: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国企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230403.pdf
这份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探讨了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内在逻辑,以及国企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报告分析了国企改革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五个阶段,强调当前改革重点在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国有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央企考核指挥棒也在不断改进。报告认为市值可以反映资本市场对企业效率的认可度,未来应更加重视。 报告详细阐述了每个阶段国企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顶层制度设计、自上而下试点、自下而上推动、“三年行动方案”以及最新的改革方向。报告指出,过去的改革暴露出国企在治理结构、国资布局、国资监管和过度垄断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内外压力倒逼国企改革加速推进,而“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思路也表明了改革的决心。 报告还强调了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国企在粮食、能源、产业链自主可控和军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国企在资源禀赋和技术先发方面的优势。报告指出,国资委的考核体系也在不断优化,从“两利一率”到“一利五率”,但目前尚未将市值纳入考核。 报告认为,效率和盈利能力提升有助于提升估值,资本市场可以反映央企的经营效果。同时,报告也指出国企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并提供了各行业国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预案推出情况的统计。 最后,报告提示了国企改革不及预期和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总而言之,报告认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增强核心功能是国企改革的关键,这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紧密相关,而市值管理应在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1013.76 KB | 24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