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宏观专题:中国如何走出消费需求不足的困境?-国信证券-20240403.pdf

经济研究·宏观专题:中国如何走出消费需求不足的困境?-国信证券-20240403.pdf
这份报告深入探讨了中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困境,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其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核心观点:** 中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不足,以及就业供给不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包括增加就业、提升居民收入、释放消费潜力。 **具体分析:** 1. **消费低迷的成因:** * **中低收入人群消费不足:** 2020年以来,中国整体消费增速明显偏低,居民在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受到拖累。 * **就业供给不足:** 服务业发展受疫情影响,就业供给减少,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受挫。 2. **消费结构的特征:** * **结构性分化:** 中高收入人群消费占比高,中低收入人群消费占比低。消费增速偏低或与中低收入人群消费增速明显偏低有关。 * **超额储蓄:** 2020-2023年,就业供给不足导致居民或积累了大量的超额储蓄,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偏低。 3. **第三产业与就业:** * **第三产业的重要性:** 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表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增长对经济复苏至关重要。 *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 中国提供就业岗位较多的服务业投资相对滞后,但从长期来看,中国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将形成新的就业供给源泉,助力消费需求。 4. **宏观经济与消费:** * **其他投资:** 其他投资同比明显滞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3年其他投资同比偏低,2024年或将回升。 * **CPI与消费:** 疫情以来,中国CPI同比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同比比值与疫情前差距不大。 5. **长期趋势与未来展望:** * **消费潜力:**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例明显偏低,未来消费潜力巨大。 * **城市化与服务业:** 城市化率的提高将促进服务业发展,进而推动消费增长。 **解决方案:** * **增加就业:** 增加就业岗位供给,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型服务业的就业。 * **提升收入:** 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 * **释放消费潜力:** 增加就业岗位供给、提升居民收入、鼓励消费型服务业发展,有助于释放居民的超额储蓄,从而推动消费。 **风险提示:** 政策调整滞后、经济明显下滑、国际合作碎片化加剧等因素可能对消费复苏构成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1.35 MB | 23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