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思想视角下的重庆工业遗产更新探究.pdf

混合思想视角下的重庆工业遗产更新探究.pdf

本文探讨了在工业遗产更新的背景下,传统单一更新模式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引入混合思想以推动工业遗产更新进入新阶段。文章首先总结了重庆工业遗产的生态性、层次性、整体性和标志性特征。接着,提出了一个五维度的更新模式(城市、区域、街区、地块、建筑)和三维度的更新模式(水平、垂直、时间)。

文章重点分析了现有四种工业遗产更新模式(博物展览模式、综合活动开发模式、创意产业模式以及后工业景观公园模式)的局限性,指出它们可能导致功能孤岛、利用率不高、社会资本难以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失等问题。

针对重庆工业遗产的特殊性,文章提出将混合思想应用于重庆特钢厂的更新策略,具体包括:

  • 城市尺度:实现工业遗产的全域一体化,将各个工业遗产片区进行差异化混合,避免孤立发展,打造重庆特色工业文化城市名片。
  • 区域尺度:构建旅游路线体系,将特钢厂作为沙坪坝双碑工业遗址片区旅游线路的关键一环,实现区域内的模式互补和资源整合,增强整体吸引力。
  • 街坊尺度:协调功能呼应,将特钢厂老工业区复合定位为工业主题城市运动公园、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特殊钢材博物展览馆,弥补街区功能缺失。
  • 地块尺度:进行时空混合布局,充分利用各种模式及功能区域的优势互补,解决单一模式下的更新困境。在特钢厂地块内,规划了博览展览区、运动活动区、创意文化区、滨河休闲区以及保留原有风貌的厂房建筑群。通过对厂房的改造和加建,以及对不同功能进行时间上的安排,实现高效率的利用。
  • 建筑尺度:进行高效率的空间再利用,通过水平和垂直维度的复合,实现功能的多样化和空间的充分利用。

文章强调,通过混合思想的应用,可以解决单一模式的更新陷阱,满足重庆工业遗产的更新诉求,最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1.12 MB | 11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