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适应性更新的城市公共空间转向.pdf

工业遗产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宁波渔轮厂的适应性更新实践为例,探讨了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及如何通过更新改造,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文章首先介绍了工业遗产的概念、研究综述与理论视角。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适应性更新是指在原有建筑功能过时后,对其进行调整再利用。文章引入了法国社会学家马费索利提出的“新部落主义”理论,认为新部落主义强调情感共同体,通过共享价值观和情感,构建个体与集体的联系。工业遗产的更新,应关注如何通过建筑结构的再利用和新功能的介入,唤醒人们的情感记忆,回应社会的需求。
接着,文章介绍了宁波渔轮厂的更新实践。宁波渔轮厂是宁波市的一家老牌企业,其旧址被列为历史建筑。更新改造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以“演艺+”为核心的文化演艺综合体。更新方案包括:唤醒历史记忆的结构再利用(保留原结构,展示历史风貌)、回应社会需求的材料再利用(利用原有材料,体现工业风)、构筑审美邻近性的新功能介入(引入演艺、展览等新功能),以及演绎社会习俗的文化态延续(通过文化活动延续城市记忆)。
然而,文章也指出,宁波渔轮厂的更新实践在实践中面临挑战。虽然更新方案在结构和材料的利用上有所创新,但其新业态和新活动能否真正重构大众的情感部落,以及在演绎社会习俗、实现文化态延续方面,仍有待提高。例如,在介入新功能以构筑审美的“邻近性”上,其新业态、新活动能否重构大众的情感部落具有不确定性。更新项目的主体未充分意识到工业遗产的更新除了实体空间的改造外,还需要营造与当地居民社会习俗、情感需求相呼应的业态与活动,才能真正打造“在场”和“亲近”的吸引力。
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工业遗产的适应性更新,应关注个体情感需求和社会基础的变化,通过对结构的再利用、对材料的再利用,构建与当地居民社会习俗、情感需求相呼应的业态与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业遗产真正成为情感共同体的联结体,最终成为时代文化的结晶。
相关报告
-
14.16 MB 37页 世界经济论坛《自然向好的城市:推进转型——旧金山2025》.pdf
-
4.31 MB 16页 房地产:室外交付从“空间建造”转向“生活场景营造”.pdf
-
50.27 MB 195页 2024年WeSpace3.0未来城市空间3.0报告-清华x大学腾讯-202407.pdf
-
310.17 KB 7页 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pdf
-
1.12 MB 11页 混合思想视角下的重庆工业遗产更新探究.pdf
-
2.82 MB 20页 休闲零食:线上红利消失的趋势下,竞争转向下沉市场和品类升级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pdf
-
2.62 MB 31页 艾瑞咨询:2023年城市基础及公共服务类APP流量监测报告.pdf
-
1.65 MB 21页 环保、公用事业行业周报:欧盟修改电力市场设计规则的提案出台,加快推进能源转型
-
1.36 MB 15页 房地产行业广州市旧改专题报告:重启旧改打开城市新空间,地区房企迎机遇
-
13.93 MB 102页 迈向更好的教育:未来教育的技术空间研究报告-腾讯研究院-202104.pdf
-
4.05 MB 86页 鹏城智能体:城市安全发展白皮书-华为x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202011.pdf
-
12.73 MB 155页 WeSpace·未来城市空间-清华+腾讯-202006.pdf
-
1.16 MB 28页 疫情背景下的医疗与公共卫生新基建:激发都市圈新动能-华夏幸福-202004.pdf
-
4.29 MB 59页 利用滴滴出行数据看中国城市空间发展-清华-201810.pdf
-
1.91 MB 31页 艾瑞咨询:2025年全球出海市场洞察专题_第一期_论长期主义的方向.pdf
-
1.01 MB 33页 解锁机遇:推动向未来工作转型的全球框架.pdf
-
5.31 MB 78页 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4-2043(中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024-76页
-
13.29 MB 124页 塑造未来的城市报告.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