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深度报告:两次美国“银行危机”的比较研究,我们从储贷危机中学到什么?-平安证券-20230417.pdf

宏观深度报告:两次美国“银行危机”的比较研究,我们从储贷危机中学到什么?-平安证券-20230417.pdf
本报告深入研究了两次美国“银行危机”(1980-90年代的储贷危机和2023年3月爆发的银行业危机),旨在从中汲取经验,并评估当前美国经济和货币政策的走向。 **储贷危机始末:** 储贷协会在二战后蓬勃发展,但1970-80年代高通胀和高利率时期,其“借短贷长”的模式受到冲击。 里根政府时期,放松监管,试图挽救储贷业,但1986年油价暴跌引发“能源州”经济和地产崩盘,导致储贷协会破产蔓延。1987-1989年美联储加息加剧危机,最终导致大量储贷协会倒闭,经济衰退。 **本轮银行业危机的启示:** * **相似性:** 两次危机均源于银行业自身业务风险,且都发生在高通胀、高利率环境下。 * **差异:** 本轮危机不存在明显的地产泡沫和金融过度创新,与次贷危机背景不同。 * **演化:** 本轮危机可能不会像储贷危机那样演化为系统性金融危机,因为政策应对更及时有力,美国地产基本面更好,监管更严格。 * **政策:** 历史上,信贷紧缩往往伴随经济衰退,市场可能转向“衰退交易”。 政策上“先救市、后改革”,货币政策转向取决于经济表现。 **风险提示:** * 美国银行业危机超预期升级。 * 美国经济超预期下行。 * 美联储货币紧缩超预期。 * 非美地区经济金融风险超预期爆发。 **当前市场和政策的可能走向:** * **美联储:** 市场对美联储转向的预期较高,但衰退风险未被充分计价。 * **经济:** 本轮美国衰退节点可能提前至年中。市场将重新评估美国经济衰退的程度和时长。 **当前中小银行危机与储贷危机的对比:** * 两次危机均源于银行业的业务风险,即“借短贷长”模式。 * 两次危机均发生在高通胀和美联储加息环境下。 * 两次危机都伴随着银行信贷紧缩和存款向货币市场基金转移的迹象。 * 本次危机不存在明显的地产泡沫,情况与次贷危机不同。 * 本次政府的应对措施迅速且有力,监管能力更强。 **总结:** 这份报告的核心是比较两次“银行危机”,试图从历史中寻找规律,并预判当前形势。报告认为,虽然本轮危机与储贷危机有相似之处,但其演化路径可能不同,风险或难达到次贷危机程度。 报告强调了信贷紧缩与经济衰退的关联,并提示了市场对经济衰退的程度和时长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同时,报告也指出了风险因素,包括银行业危机、经济下行、货币紧缩和非美地区风险等。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1.02 MB | 16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