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疫情会长期冲击劳动参与率吗?-东方证券-20230213.pdf

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疫情会长期冲击劳动参与率吗?-东方证券-20230213.pdf

新冠疫情对全球劳动参与率产生了显著且长远的影响。疫情初期,劳动力市场受到冲击,劳动参与率普遍下降,这既体现在高收入国家,也体现在低收入国家。 中国的情况也不例外,2020年2月全国劳动参与率环比下降显著,这可能与我国采取的严格防疫措施有关。虽然2022年末的劳动参与率降幅小于2020年初,但仍高于日韩等国家,显示疫情的影响持续存在。

疫情冲击下,劳动力离场和结构性问题交织。 首先,劳动力离场主要体现在,因健康问题、照料家人等原因离开劳动力市场。这种影响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都普遍存在。 其次,疫情也放大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如外来务工人员、应届毕业生等群体受到的冲击更大。外来务工人员多从事接触性服务业,受疫情影响大;应届毕业生就业景气度下降,就业压力增加。

长期来看,疫情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素复杂。

  1. 长期冲击:
    • 高额财政补贴、新冠带来的直接影响以及周期性因素是导致部分经济体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原因。
    • “Long COVID” 对不同经济体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差异大,发达经济体可能受影响更大,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长期影响可能有限。
    • 我国“婴儿潮”一代进入退休年龄,延迟退休政策有望提升50-64岁群体的劳动参与率,缓和老龄化对劳动供给的冲击。
  2. 我国的特殊情况:
    • 我国劳动参与率常年处于国际较高水平,但长期趋势是逐年下降。
    • 导致下降的因素包括:青年群体受教育年限延长、女性劳动参与率下滑以及财富效应和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3. 风险提示:
    • 疫情反复、延迟退休政策实施节奏和假设条件变化都可能影响研究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510.08 KB | 11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