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信任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39页.pdf

零信任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39页.pdf

零信任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总结

本报告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编写,深入探讨了零信任安全理念的发展与实践。

报告首先阐述了零信任的背景和重要性。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传统安全防护架构面临挑战,例如网络边界模糊、安全策略复杂等。零信任以“永不信任,持续验证”为核心理念,通过身份验证、动态授权等方式,降低安全风险,解决传统安全防护的不足。零信任的应用场景日益广泛,尤其在软件供应链安全、勒索软件攻击防御以及公共数据与服务安全开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报告详细分析了零信任的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在技术层面,零信任涉及身份安全、网络环境安全、云工作负载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工作负载安全和安全管理六大领域。在产品供应方面,国内零信任厂商数量众多,但普遍面临产品同质化、生态建设不足等问题。零信任的SaaS化趋势明显,超七成厂商提供SaaS服务,但落地仍有挑战。在应用方面,零信任在重点行业,如金融、电信、工业等领域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落地用户数量区间集中在1-10家。

报告深入探讨了用户在零信任建设中面临的挑战与需求。用户在建设零信任时面临多重阻碍,包括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成本投入等。同时,用户对微隔离的网络分段能力、以及身份认证等应用价值表示肯定。零信任部署需要明确责任,避免各部门各自为政。用户普遍关注在零信任架构下,如何更好地保障数据安全。

报告总结了零信任技术发展的三点趋势。一是零信任从解决部分安全问题向解决整体网络安全问题发展,平台化趋势明显。二是统一基础设施的策略管理成为必然,弥补物理安全和微隔离的不足。三是应用改造实现身份信息“穿透”业务访问全程,实现更精准的控制。

报告最后提出了零信任产业发展的四点建议。一是提升技术壁垒避免同质化竞争,鼓励底层技术创新。二是强化安全产业供应链间合作,形成协同效应。三是运用零信任成熟度评价模型,为用户提供细化帮助。四是多行业范例涌现,深化行业应用,建立典型示范案例,增强应用侧落地信心。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1.7 MB | 39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