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告:新质生产力锻造“科特估”体系-方正证券-20240611.pdf

专题报告:新质生产力锻造“科特估”体系-方正证券-20240611.pdf
本报告探讨了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如何构建“科特估”体系。首先,报告回顾了“中特估”的理论与实践,认为其在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科特估”与“中特估”的关系,即“压舱石”与“排头兵”的双轮驱动。 报告的核心在于构建“科特估”体系。在宏观背景下,中美科技战加剧,中国科技企业面临挑战,传统估值体系无法充分反映科技企业的真实价值,因此需要建立更符合中国国情和科技发展趋势的估值体系。报告认为,“科特估”体系需要超越股东权益价值,体现战略价值、技术价值和新经营价值。 报告分析了当前估值体系的局限性,并提出“科特估”的估值方法,强调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战略价值、技术创新能力、研发投入、市场竞争优势、产出效益(如专利数量、无形资产、市场占有率等)以及管理层等因素。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科特估”的核心驱动力。报告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方向,包括产业链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如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以及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报告还讨论了如何将“科特估”的估值方法应用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细分行业,如专精特新、芯片、5G应用等。 报告还探讨了支持“科特估”的配套政策,包括强化并购重组、订单采购预期管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信心预期管理、一二级市场联动和小微融资支持等。这些政策旨在增强市场信心,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提升科技企业的估值。 报告认为,“科特估”的建立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通过建立更合理的估值体系,可以更好地反映科技企业的真实价值,促进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1.92 MB | 27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