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产关系与新质生产力》系列第一篇:新质生产力,国际视角、发展方向、政策支撑-光大证券-20240328.pdf

《新型生产关系与新质生产力》系列第一篇:新质生产力,国际视角、发展方向、政策支撑-光大证券-20240328.pdf

新质生产力相关研究报告摘要

该研究报告围绕“新质生产力”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了其国际视角、发展方向和政策支撑,并探讨了新型生产关系与之的关系。报告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需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核心观点:

  •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实践,核心在于科技创新,涉及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国际视角:

  • 我国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需要新增长动能。
  • 我国研发投入总量持续增长,但占GDP比重仍落后于美、韩、日等发达国家。
  • 美国等国家通过制造业回流政策推动创新投入,具有先发优势。

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

  • 系统推进与全面深化改革:既要重视“0到1”的原创性、颠覆性创新,也要重视“1到N”的产业化落地。
  • 因地制宜:各地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避免重复建设。
  • 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发展依赖于科技创新,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三大要素的根本性改变。
  • 新型生产关系: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包括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政策支撑:

  • 中央各部委积极支持:财政部、科技部、国资委、证监会、工信部、人社部、教育部、金融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均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 财政方面: 结构性减税降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 科技方面: 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加强基础研究。
    • 资本市场方面: 完善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支持科创企业发展。
    • 产业体系方面: 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 体制机制改革方面: 知识产权保护、专利转化、人才培养等。
  • 发展路径: 科技创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投资线索:

  • “卡脖子”环节可能加快突破。
  • “因地制宜”逻辑下的特色产业。

结论: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因地制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提出相关实施路径和支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1.11 MB | 13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