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上海高级金融学院-202303.pdf

2022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上海高级金融学院-202303.pdf
《2022 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核心内容总结: 本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与嘉信理财合作发布,旨在评估中国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总体发现:** * **整体水平:** 中国居民个人金融素养整体得分为64.4分,表明具备一定的金融素养基础。 * **优势与不足:** 居民在金融知识方面高于技能水平,但在实践应用方面有待提高。复利计算、风险分散等概念的掌握有待加强。 * **群体差异:** * **年龄:** 金融素养呈现“倒U型”分布,青少年和老年群体相对较低。 * **学历:** 受教育程度与金融素养呈正相关。 * **收入:** 高收入群体金融素养表现较好,但最高收入组并非得分最高。 * **家庭角色:** 家庭理财决策者的金融素养水平相对更高。 * **重要性:** 实践经验对金融素养的提升有显著作用。 **二、各维度表现:** * **货币与银行:** 整体得分相对较低,对通货膨胀和复利概念的掌握有待提高。 * **收支与信贷:** 清楚未能按时还款责任的后果,但在分辨债务和计算实际年利率方面有待提高。 * **储蓄与投资:** 大多数受访者理解风险与回报的关系,但复利计算能力有待提升。 * **消费者权利和责任:** 多数受访者能通过专业渠道寻求帮助,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了解不足。 * **财务规划:** 财务规划意识较高,但实际规划能力有待加强。 * **安全和保障:** 对保险知识和应用的了解尚不充分,女性安全和保障意识相对更强。 **三、不同群体特征:** * **高分人群:** 年龄集中在25-34岁,学历以大学本科及以上为主。 * **低分人群:** 年龄偏大或偏小,学历相对较低。 * **高、低分人群偏好:** 高分人群更倾向于通过金融服务机构获取知识,低分人群则对各类渠道需求相对平均。 **四、政策建议:** * **监管机构:** * 发挥统筹和引导作用,建立科学的金融素养教育框架。 * 增加对金融素养在金融机构考核管理中的占比。 * 净化金融素养教育环境,引导科学知识传播。 * 建立金融素养教育标准,整合金融素养教育资源。 * 定期评估金融素养教育情况。 * **金融机构:** * 承担金融素养教育责任,通过实践提升居民素养。 * 改善业务考核制度,注重长期价值。 * 加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 * **丰富教育方式:** * 针对不同年龄群体采用差异化的教育方式。 * 加强对老年群体的金融保护。 * 增加金融实践类课程。 * 加强不同主体间的合作。 **五、展望:** 报告认为,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提升有重要意义。未来,金融素养教育应更加注重技能培训和实践应用,并关注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从而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升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5.8 MB | 64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