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长期通缩?-招商证券-20230629.pdf

日本为何长期通缩?-招商证券-20230629.pdf

日本长期通缩问题研究报告核心内容总结:

本报告深入探讨了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裂后陷入长期通缩的原因、表现,以及政府应对措施的效果。

一、通缩初期主要经济表现:

  1. 经济增速大幅下滑: 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2. 通缩预期自我强化: 通缩预期导致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意愿下降,加剧经济衰退。
  3. 银行信贷收缩: 资产价值下跌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增加,银行被迫收缩信贷,进一步抑制经济活动。
  4. 政府债务负担加重: 为刺激经济,政府债务负担加重,企业和居民面临“资产负债表衰退”问题。

二、通缩的主要原因:

  1. 泡沫经济破灭: 股市暴跌和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企业和个人资产大幅缩水,内需萎缩。
  2. 人口老龄化: 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短缺,对内需和经济增长带来长期负面影响。
  3. 产业空心化: 制造业海外投资和服务业发展导致国内就业减少,加剧资产负债表衰退。

三、政府应对措施及效果:

  1. 货币政策滞后: 日本央行对通缩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货币政策反应迟缓。
  2. 财政政策失误: 盲目套用凯恩斯主义,刺激政策反复不定,未能有效扭转通缩预期,反而导致政府债务增加。财政刺激主要集中在短期需求,忽视了收入缩水对长期需求的影响。
  3. 货币政策谨慎: 央行前期货币政策较为谨慎,错失了经济阶段性复苏的机会。虽然实行了“宽货币”政策,但效果有限,无法有效提升经济的信用派生能力。
  4. 应对老龄化措施不足: 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有效方案出台太慢,老龄化问题对总需求的抑制时间较长。

四、具体措施回顾:

报告详细分析了日本政府在通缩期间采取的各种财政刺激政策,包括增加公共投资、减税等,并指出这些措施在扭转通缩方面效果有限。

五、结论:

日本陷入长期通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经济泡沫破灭、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调整等。政府应对措施的滞后、财政政策的失误、货币政策的谨慎,以及未能有效解决老龄化问题,导致了通缩的长期化和经济的持续低迷。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713.44 KB | 16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