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学导论 (原书第3版)_(美)HLHN J.CRAIG著 贠超等译.pdf

机器人学导论  (原书第3版)_(美)HLHN J.CRAIG著  贠超等译.pdf

《机器人学导论》是一本深入探讨机器人学核心理论与实践的著作,内容涵盖了机器人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控制以及编程等多个关键领域。以下是本书的核心内容概要:

1. 机器人学基础:

  • 定义: 机器人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 构成: 典型的工业机器人包括操作臂、末端执行器、传感器和控制器等。
  • 应用: 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如装配、焊接、喷涂等。

2. 坐标系与描述:

  • 坐标系: 采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姿态,包括世界坐标系、工具坐标系、末端执行器坐标系等。
  • 位姿描述: 使用位置矢量和旋转矩阵来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姿。
  • 变换: 介绍了坐标系之间的平移和旋转变换,以及齐次变换矩阵的运用。

3. 运动学:

  • 定义: 运动学研究操作臂的运动特性,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 正运动学: 根据关节角计算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
  • 连杆参数: 介绍了Denavit-Hartenberg (DH) 参数,用于描述相邻连杆之间的关系。

4. 逆运动学:

  • 定义: 根据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计算关节角。
  • 可解性与解的性质: 讨论了逆运动学的可解性,多解问题。
  • 求解方法: 介绍了代数解法和几何解法,并以平面三连杆操作臂为例进行说明。

5. 速度和静力学:

  • 速度与角速度: 介绍了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定义,以及它们在不同坐标系中的表示。
  • 雅可比矩阵: 建立了雅可比矩阵,用于描述关节速度与末端执行器速度之间的关系。
  • 力控制: 介绍了力控制的概念,以及力/位混合控制方法。

6. 动力学:

  • 牛顿-欧拉方程: 介绍了牛顿-欧拉迭代动力学方程,用于分析操作臂的动力学。
  • 质量分布与惯性张量: 讨论了质量分布对动力学的影响,并介绍了惯性张量的计算。
  • 动力学方程: 推导了操作臂的动力学方程,并将其分解为惯性矩阵、离心力和哥氏力矢量以及重力矢量。

7. 轨迹生成:

  • 路径描述: 介绍了路径描述和路径生成的基本概念。
  • 关节空间规划: 介绍了以关节角为参数的轨迹规划方法。
  • 笛卡尔空间规划: 讨论了以笛卡尔坐标为参数的轨迹规划方法。
  • 轨迹规划方法: 介绍了三次多项式插值和带有抛物线拟合的直线段。

8. 机械设计:

  • 关节类型与布局: 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机器人设计(如笛卡尔、铰接型、SCARA、球面坐标型)及其优缺点。
  • 工作空间、奇异点和性能指标: 讨论了工作空间、奇异点和可操作度等设计指标。

9. 线性控制:

  • 反馈控制: 介绍了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包括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 二阶系统: 分析了二阶系统的响应特性,包括过阻尼、欠阻尼和临界阻尼。
  • PID控制: 介绍了比例、积分和微分(PID)控制律,以及其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10. 非线性控制:

  • 非线性问题的挑战: 介绍了非线性控制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

11. 力/位混合控制:

  • 基本原理: 介绍了力/位混合控制的基本原理。
  • 控制模式: 讨论了位置控制、力控制以及力/位混合控制。

12. 机器人编程语言:

  • 编程级别: 介绍了机器人编程的三个级别,包括示教、动作级编程和任务级编程。
  • AL语言: 举例介绍了AL编程语言。

13. 离线编程系统:

  • 概念: 介绍了离线编程系统的基本概念。
  • 核心问题: 讨论了离线编程系统的关键问题,包括用户界面、三维建模等。

总结: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机器人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从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运动学分析到动力学建模、控制策略以及编程应用,内容全面且深入。同时,也强调了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如传感器融合、误差校正等,对读者掌握机器人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下载完整报告 | 18.63 MB | 333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