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报告(2024).pdf

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报告(2024).pdf

该研究报告主要关注中国新市民的数字金融服务。

核心发现:

  1. 数字鸿沟: 新市民在数字金融服务的使用数量和质量上明显落后于同城市的老市民,尤其是在支付结算和保险产品方面。
  2. 地域差异: 数字金融服务发展呈现“胡焕庸线”特征,东南沿海地区明显优于东北和西部地区。
  3. 城市层级: 城市层级越高,新市民和老市民的数字金融服务水平越高,但差距也随之增大。
  4. 消费特点: 新市民消费需求平稳增长,但消费结构仍趋保守,耐用品消费比例偏低,服务类消费占比较高。

研究内容:

  • 构建并量化评估“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该指数从使用情况和质量两个维度,包含支付结算、贷款融资、投资理财、信用免押、保险产品等具体指标。
  • 通过对全国31个省份和337个城市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的地区差异和发展水平。
  • 统计分析了新市民消费的特征,并探究了数字金融对新市民消费的影响机制。

主要建议:

  1. 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 加快数字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支持020制造模式,并提供精准对接。
  2. 优化数字金融服务支持: 改善模型算法,提供精准服务,研发个性化信贷产品,加大对耐用品消费的金融支持。
  3. 发挥数字金融赋能作用: 抓住新消费热点,将数字金融服务嵌入消费场景,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4. 健全消费支持政策: 联合地方部门和金融机构开展促消费活动,推动新消费市场加速发展。
  5. 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建立监管联动机制,明确业务边界,规范市场秩序,强化风险防控。

研究意义:

该报告旨在通过量化评估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发展水平,为政策制定者和金融机构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改善,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1.54 MB | 66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