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版图:“极化”和“扩散”-2024.6.20-24页.pdf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版图:“极化”和“扩散”-2024.6.20-24页.pdf

该报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版图:极化和扩散》由中国工程院和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支持,旨在分析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从“极化”走向“扩散”的现状和趋势。报告基于4311家人工智能企业的属性和关系数据,揭示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微观结构和创新生态。

报告指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国家战略引领下,以应用需求为牵引,构建了包括智能芯片、大模型等在内的完整技术体系和产业创新生态。截至2023年6月,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5000亿,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仅次于美国。中国人工智能的应用广泛,覆盖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20个细分领域。

大模型的发展推动了人工智能进入新阶段,拥有高质量数据集、高性能算力集群的企业在大模型开发中占据主导地位,加剧了人工智能产业的“极化”。同时,也为更大范围和更强烈的“扩散”创造了条件。

报告分析了人工智能企业的创建时间、地域分布、员工规模、技术层次、专利数等。企业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从技术合作关系来看,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前沿地带。

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报告揭示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的“极核状”网络结构,以华为为代表的超级人工智能平台是产业发展的主导者。价值网络节点主要集中在少数核心节点,大部分节点相对孤立。

报告还对人工智能企业的技术合作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大数据和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领域合作紧密,企业智能管理、智慧城市等应用领域是技术合作的热点。

报告最后探讨了人工智能产业的空间“极化”和“扩散”,指出北京市和广东省共同构成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展的南北“双极”。

总而言之,报告全面分析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创新生态和空间格局,强调了国家战略、应用牵引和平台企业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揭示了产业“极化”与“扩散”并存的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930.41 KB | 24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