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风险治理报告(2024年)——构建面向产业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实践方案-中国信通院.pdf

人工智能风险治理报告(2024年)——构建面向产业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实践方案-中国信通院.pdf
这份报告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发布的《人工智能风险治理报告(2024年)》。报告旨在构建面向产业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实践方案,以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风险挑战。 报告首先阐述了人工智能风险挑战引发的全球关注,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其潜在的安全风险,如滥用事件增多、影响就业等。报告认为,人工智能风险治理已成为全球性的课题,需要国际合作和各方共同努力。 报告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风险认知的演进,指出人工智能风险呈现出内生安全与衍生安全复杂交织的特点,风险认知也正向全球性融合、前瞻性考量、系统性分析和交叉性联动不断深化。 报告梳理了人工智能风险治理的全球实践,包括国际层面加速推进风险治理行动及合作,主要经济体迭代完善风险划分与管控举措,产业组织协同推进治理框架和安全工具,以及企业主体深化技管融合的风险应对方案。 报告提出了面向产业的人工智能风险治理实践方案,包括: 1. **打造全链条人工智能风险治理框架:** 强调穿透式风险管控与全链条流程管理的深度融合,覆盖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全过程。 2. **提升人工智能风险系统治理能力:** 通过制度完善、文化建设和外部协作,提升组织在系统设计、开发、测试、部署和运行等各阶段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威胁的能力。 3. **设立人工智能风险精准识别机制:** 从自身技术层和衍生应用层两方面入手,动态监测和多方协作,及时发现数据质量、算法模型、软件安全以及衍生风险等问题。 4. **健全人工智能风险科学评估体系:** 量化风险严重程度,明确危害,划定风险优先级。 5. **完善人工智能风险敏捷应对方案:** 为不同优先级的风险制定定制化方案,包括技术层面的模型微调、隐私保护与安全测试,应用层面的动态监控与内容过滤,以及管理层面的应急预案与跨领域协作。 最后,报告提出了以下建议: 1. **促进全球合作,共筑人工智能治理新格局:** 中国应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国际规则与合作机制的创新与完善。 2. **优化治理体系,夯实人工智能安全发展基础:**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政策执行力和跨领域协同能力。 3. **发挥桥梁作用,推进行业治理标准化与动态化:** 产业组织应推动技术研发与政策制定深度融合,助推行业治理标准化与动态化。 4. **强化内外协同,助力技术创新与责任共担:** 组织应健全内外部风险治理机制,实现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1.23 MB | 37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