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标准化白皮书.pdf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标准化白皮书.pdf

本白皮书旨在梳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标准化发展现状,分析未来发展需求,完善标准体系框架,并提出实施路径和建议。

1. 背景与意义: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支撑互联互通的神经枢纽,实现数据共享共用的关键。标准化是推动标识解析产业统筹布局的重要支撑。当前标识解析体系存在标准供给不足、产业发展与标准制定步伐不匹配等问题,需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标准体系,加强跨行业、跨领域的标准化统筹协调。标准体系建设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任务。

2. 发展现状:

  • 体系建设: 体系由标识编码、标识载体、标识解析系统、标识数据服务四部分构成。构建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架构,指导各级标识服务节点部署、产业生态构建。
  • 编码规范: 标识编码作为核心基础资源,建立规范化标识编码规则及管理体系,包括通用型和行业型编码。
  • 节点设施: 采用分层、分级的部署模式,包括国际根节点、国家顶级节点、二级节点、企业节点、递归节点。
  • 技术能力: 软硬件系统基本实现自主化,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主动标识载体发展,进一步提升标识解析安全及效率。
  • 应用推广: 标识应用推广加速发展,覆盖多个行业,形成多种应用模式,公共服务能力逐渐形成。

3. 标准化进展:

  • 国际标准化: 介绍了ISO/IEC、IEC、ITU、W3C、IETF 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制定情况,如ISO/IEC JTC1 SC6,ISO/IEC JTC1 SC31, IEC TC3,ITU-T SG2等。
  • 国内标准化: 重点介绍了TC485、CCSA、TC28 等标准化组织,以及它们在不同标准领域的进展,列举了部分标准。

4. 标准化需求分析:

  • 整体架构需求: 建立业务、功能、实施、安全等多角度的视图。
  • 编码与存储需求: 提出兼容多体系的工业制造编码方案。
  • 采集与处理需求: 建立多应用场景下的采集类标准。
  • 解析需求: 需与 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融合。
  • 数据与交互需求: 提高数据的互联互通。
  • 设备与中间件需求: 需制定面向应用的通用性互操作协议。
  • 异构标识互操作需求: 多编码规则的录入方法。
  • 应用支撑需求: 满足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需求。

5. 实施路径:

  • 体系框架: 整体架构标准、编码与存储标准、标识采集标准、解析标准、交互处理标准、设备与中间件标准、异构标识互操作标准、应用标准。
  • 标准研制和应用: 明确组织架构和标准化原则,加强试验验证,推广应用。

6. 建议:

  • 鼓励因地制宜制定标准化方针。
  • 打造标识解析标准与产业生态。
  • 加强标识解析标准化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964.8 KB | 50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