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抗衰老产业报告:政策、市场与技术的融合-毕马威-202504.pdf

这份抗衰老产业报告从政策、市场与技术融合的角度,对中国抗衰老产业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核心观点:
- 老龄化是挑战也是机遇: 中国经济结构正经历从“人口红利”到“银发经济”的转变。积极应对老龄化,将抗衰老产业作为重要抓手,有望缓解社会负担,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国家层面明确支持抗衰老产业发展,强调发展银发经济,聚焦备老和老龄两个领域。强调对生物科技、基因技术等前沿科技的支持,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 市场潜力巨大: 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抗衰老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到2035年有望达到4.6万亿人民币。
- 产业定义和范围: 抗衰老产业涵盖从预防到治疗的个人健康全过程,针对衰老机制带来的问题。报告从自然科学、社会学和产业角度定义和理解抗衰老。
- 需求多元化: 抗衰老市场需求涵盖不同年龄层、性别和健康状态的消费者。不同领域(如皮肤、神经、心血管等)的抗衰老需求也存在差异。
- 供给多样化: 抗衰老疗法涵盖美丽与健康管理、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多个方面。抗衰老手段与渠道种类繁多,不同疾病领域的抗衰老策略各有侧重。老药新用、中医药或将有独特优势。
- 转化医学的重要性: 衰老相关转化医学研究为生物技术应用的爆发性发展奠定基础。新靶点、新突破不断涌现,为应对衰老相关疾病开辟新的可能性。
主要内容:
- 老龄化挑战: 中国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大,且呈现“边富边老”的特点,社会保障体系面临压力。
- 政策沿革: 中国老龄化政策经历了探索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和全面发展期三个阶段。
- 银发经济: 中国银发经济涵盖老年阶段的老龄经济和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重点发展潜力产业的七大方向。
- 抗衰老产业定义:报告从衰老机制(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机体三个层面)、衰老诱发的失能与疾病、抗衰老手段和技术、商业渠道和场景四个方面解构了抗衰老产业。
- 市场需求: 以疾病为始,从覆盖人群和经济负担评估抗衰老市场需求。
- 抗衰老疗法: 对抗衰老手段进行分类,涵盖美丽与健康管理手段、筛查诊断手段、治疗手段和康复手段。对各类细分市场(如皮肤,神经等)的医疗手段做了详细阐述。对不同疾病领域(如皮肤,神经等) 的代表性诊疗手段和产品进行举例。
- 老药新用和中医药:全球和中国试验用药以“老药新用”为主,同时强调了中医药在抗衰老领域的独特优势和机遇。
建议:
报告呼吁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三方携手并进,共同推进针对衰老与抗衰老的科学认知体系建设,以创新驱动、规范引领,推动银发健康和抗衰老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关报告
-
3.83 MB 43页 2025年AI驱动的主配变智能监测与预警技术及系统报告.pdf
-
1.89 MB 23页 2025年品牌合作微短剧市场洞察报告-破晓东方-202504.pdf
-
3.5 MB 46页 特朗普2.0与我们的应对(一):米兰报告解读-清华五道口-202504.pdf
-
35.97 MB 22页 深度解析:美国新关税政策如何冲击中国新能源产业报告-本末电碳-202504.pdf
-
13.4 MB 24页 2025年专利洞察:口腔护理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报告-英敏特-202504.pdf
-
964.76 KB 53页 算网融合技术与产业白皮书(2023年).pdf
-
14.72 MB 26页 月狐报告|技术深化、领域融合,持续增长的AI市场-AI行业月度报告(2024.9).pdf
-
4.53 MB 19页 中国内地与香港IPO市场2023年回顾及2024年展望报告-毕马威-202401.pdf
-
20.25 MB 54页 甲子光年2023中国AIGC市场研究报告ChatGPT的技术演进变革风向与投资机会分析54页.pdf
-
18.74 MB 27页 2023年健康与健身应用市场洞察报告-SensorTower-202304.pdf
-
6.8 MB 34页 从互联网+到智能+—智能技术群落的聚变与赋能-阿里-毕马威-201904.pdf
-
1.36 MB 58页 【中国人民银行】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pdf
-
2.84 MB 29页 全球农业与食品2025年市场预测报告.pdf
-
13.09 MB 208页 中国银行业2024年发展回顾及2025年展望报告-德勤-202504.pdf
-
8.99 MB 72页 2024年度读者阅读报告-中央财经大学-202504.pdf
-
2.74 MB 21页 2025年轻人旅游趋势报告-DT商业观察-202504.pdf
-
1.42 MB 30页 2025年开启未来新篇章报告-本高管指南可助您从容迎接持续创新的时代.pdf
-
1.91 MB 31页 艾瑞咨询:2025年全球出海市场洞察专题_第一期_论长期主义的方向.pdf